特朗普政权的“敌视中国论”在减弱
美国特朗普政府中敌视中国的观点正在萎缩。以美国获得利益为条件容忍中国的想法正在加强。两大国的经济和安全关系正迎来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如果美国的原则改变,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中美两国在摸索首脑会谈,其中一个方案是特朗普10月底在韩国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
特朗普一直表现出希望与习近平直接谈判的意愿,寻求像与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那样,达成给美国带来利益的大交易(Big deal)。8月底提到了接收一直限制的60万名中国留学生的可能性,向中国发出了秋波。
“最危险的敌人”→“利益共享的伙伴”
在对华态度上发生微妙变化的不仅是特朗普。相关部门和特朗普亲信的严厉言论也销声匿迹。
美国的国防部也在寻找与中国国防当局对话的机会。强调的态度是,虽然不容忍中国的领土扩张,但只要维持现状,就不会批评威权主义体制。
主导政策制定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提出在印度太平洋地区与中国保持军事力量的“均衡”。
对于“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两方面与中国争夺霸权、争取美国的胜利”这一传统主流派的政策哲学持否定态度。这与近年来高调倡导法治和自由等价值观、谴责威权主义的传统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政府对华态度的变化
一直被视为对华强硬派代表人物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在控制对中国的严厉语气。7月就中美关系表示“需要战略平衡”,8月则表示“通过迎来战略稳定期,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在就任国务卿之前的1月份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鲁比奥批评称“(中国)通过撒谎、黑客攻击、欺骗和盗窃,获得了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将其定义为“迄今为止最强大、最危险的敌人”。
从第一次特朗普政权上台的2017年以来,美国急剧倾向于对华强硬。当时的副总统彭斯发表了全面政策,宣布结束试图拉拢中国的“接触政策”。
民主党的前拜登政权将中美关系定位为民主主义和威权主义的“体制间竞争”。引入了严格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并提倡去风险化(De-risking)。
第二次特朗普政权上台后,立即大幅提高对华关税,施加了最大限度的压力。虽然采取了看似推动经济分裂的强硬态度,但现在正在转变为探索交易的姿态。
高新技术管制已经进入“交易”模式
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政策变化。虽然认为从安全角度来看应打压中国企业的呼声依然强烈,但特朗普已转变为只要是对自己或美国企业有利的交易都会允许这一态度。
第一次特朗普政权对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企业华为技术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第二次特朗普政权则事实上放松了出口管制,例如要求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向美国政府上缴营业收入的15%,作为交换,允许向中国出口半导体。
围绕来自中国的视频共享应用“TikTok”,第一次特朗普政权内出于安全考虑,在美国国内采取了禁止使用的措施,但在第二次政权,为了赢得年轻人的支持,自己也开始积极使用该应用。
汇聚支持特朗普的TikTok网红的总统就职派对
汇聚支持特朗普的TikTok网红的总统就职派对(1月,华盛顿,Reuters)
熟悉中美关系的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扎克・库珀指出,“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并没有(一贯的)对华战略”。
“许多人只是在等待总统的决定。或者推测总统想要什么,然后付诸行动”,在第一次特朗普政权的内部,力争与中国争夺主导权的共和党主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第二次特朗普政权中却有所收敛。
当然,无论是国会还是舆论,不分党派,对华强硬论仍大行其道。如果特朗普认为与习近平难以进行交易,也有可能出现局势急转直下,回到施压路线的前景。虽然无法预测会朝哪个方向发展,但回顾过去,这可能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中美关系在冷战时期的1970年代,随着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从对立转向了合作。虽然很难想象21世纪再次产生的对立会像钟摆一样回到合作,但两国有可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有计划地分享利益,以追求某种稳定。
中美关系接近,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日本一直试图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企业也一直以美国维持严厉对华政策为前提制定经营战略。为了防止日本被抽走梯子,有必要密切关注美国微妙的潮流的变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飞田临太郎 华盛顿
|